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从学徒到董事长 从未停止

来源: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7-18 22: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谦虚与霸气他个头不高,虽然已经60多岁,但看上去也就50左右,戴着的眼镜款式比较老旧,眼神却非常锐利灵活,身上穿着一件半新的沈阳鼓风机集团蓝色工作服,里面是一件圆领毛衣

谦虚与霸气 他个头不高,虽然已经60多岁,但看上去也就50左右,戴着的眼镜款式比较老旧,眼神却非常锐利灵活,身上穿着一件半新的沈阳鼓风机集团蓝色工作服,里面是一件圆领毛衣,目测似乎不怎么高档。摄影记者给他拍照时,建议他把毛衣里面的衬衫领子拿出来,视觉效果会好一点,他试了一下,嫌麻烦,笑着说:“不用了,就这么照吧,都老头了,差不多就行。” 如果不是有人介绍,多数人不会将这么随性的一位老人和“董事长”这个职位联想在一起。可恰恰,他就是一位董事长,而且还是被称为“国家砝码”的沈阳鼓风机集团的终极掌舵人——苏永强。 他最初只是一名电镀学徒工,但40多年时间里,凭借刻苦学习和不断拼搏成为一个几千人国企的带头人,并带领这个国企成为工业压缩机领域的国内龙头,荣获国际国内荣誉无数。2016年,他又从辽宁省总工会领导手中接过“三有三优带头人”的荣誉,成为辽宁省“有卓越贡献企业家”。 在接受采访时,谈到沈鼓这家企业,苏永强霸气外露,直言在国内沈鼓始终处于领先地位,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,国际上也只有GE和西门子等五六家巨头在跟沈鼓抗衡。 谈到个人,苏永强却几次重申:“我个人没什么,就是一个国企老职工。” 说到老职工,苏永强自认是目前沈鼓集团里最老的一个。1969年,当时只有16岁的他进入沈阳鼓风机厂,做电镀工、热处理工的学徒。学徒一干就是3年,苏永强当时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,但非常喜欢学习,即便当时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,时代大潮卷得周围的一切昏天黑地,但苏永强仍寻找各种学知识、学技术的机会。1976年,他进入当时唯一一种还在正常运转的学府——职工大学学习,毕业后被分配到鼓风机厂的设计部门,但不久就又被调到一家技术学校担任老师。1986年,苏永强调任沈阳鼓风机厂一分厂(当时沈鼓唯一分厂)党委书记,两年后成为一分厂党政一把手,由此开始了掌管企业之路。 从时间上看,苏永强的管理之路和沈鼓集团的高速发展历程几乎完全重合——上世纪80年代初期,国务院作出重大决定,提出重大装备国产化,并在全国物色装备国产化的基地,石油化工装备国产化的基地主要是选择了沈鼓。初期是引进意大利辛比隆的技术,虽然在1980年做出了第一台样机,1982年实现了石油化工装备扩大化,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也发现辛比隆卖给我国的其实是二流技术,为了不在国家命脉上受制于人,全面的国产化研究、自主创新由此拉开帷幕,而这正是苏永强与沈鼓同呼吸共命运的开始。 很多人都知道化工领域的兴衰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,但对化工领域中的关键设备大型压缩机了解不多,它是化工生产、输送过程中关键的加压设备,正所谓“压缩机一响,黄金万两。压缩机一停,效益为零”。因此苏永强用几十年时间,为沈鼓规划的自主创新路线,不仅仅涉及沈鼓这家企业的命运,更直接牵涉到整个国家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高度。 创新“上不封顶” “我在沈鼓干了40多年,担任一把手近20年来,其实就在干一件事,创新。”苏永强说。 这种创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,在苏永强规划下的“企业发展政产学研用一体方针”中,沈鼓和国内十几所大型科研院校合作,并在企业内自建研究院,成功搭建起“两站三院四中心”的研发体系。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跨地域技术创新体系,按照引进、消化、二次创新、自主创新的过程,逐渐缩短和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。 作为一家重点国有企业的掌舵人,苏永强始终坚持科研和培训资金使用“上不封顶”,每年必保5%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工作。 为了向整个集团作出示范,多年来苏永强把休息时间基本上都用在学习上,他参加包括北大等数个大学课程学习,成为班上岁数最大的学生,也是成绩最好的学生。不断学习,让苏永强的理念超前,对企业科研方向实现精准把握。 苏永强(右)与全国劳动模范、沈鼓集团首席工人专家杨建华合影。在苏永强推动下,沈鼓集团为杨建华成立了“杨建华技能大师工作室”。 “最近5年,我们沈鼓的研发投入累计达到20多亿元。”苏永强说。无论到什么时候,产品研发必须支持,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阻力,但都必须顶住。这些年来,沈鼓始终坚持20多项旨在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潜能的倾斜政策。近5年间,沈鼓集团实现科研攻关463项,完成科技立项95项,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36项,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29项。沈鼓在压缩机气体动力学、转子动力学、传热学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,获得诸多自主知识产权,部分设计制造技术位居世界领先地位,继而形成世界领先的、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压缩机生产研发体系。沈鼓集团从2003年开始不断获得国家各类奖项,到2014年,沈鼓终于问鼎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——中国工业大奖。 近一段时间,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趋弱,包括沈鼓在内的整个化工行业受到冲击,沈鼓集团中层以上干部集体降薪10%作为考核起点,但苏永强明确表态,沈鼓的工程技术人员只要完成相应研发考核就不降工资奖金,每年的创新大会继续坚持、700万的创新奖金不减、面向市场招聘高端人才的步伐不停…… “国家砝码”铸成 “之所以要让沈鼓坚持创新,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中,不仅仅要考虑企业的生存,还有国家赋予的责任。”苏永强说,石油化工行业是国家命脉之一,而大型压缩机的先进程度、质量则是关系到整个石油化工系统运转的关键,在这个领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,就等于将经济命脉授柄于人。2014年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时,沈鼓获得的评价为“国家砝码”四个字,其中的分量可想而知。 具体到企业的发展,自主创新也给沈鼓集团带来了辉煌的效益。在十几年前,沈鼓的研发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时,国外GE、西门子等大型压缩机生产巨头卖给我们国家的设备价格,相当于同类国产机型的两倍以上。即便如此,遇到国家大型石油化工项目,仍然不敢用国产设备——压缩机质量关系到整个项目存亡,为稳妥计仍只能用国外产品。但随着沈鼓集团重大装备技术研制进入井喷式发展,沈鼓集团开始用超越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横扫整个市场,国家重大化工项目中几乎到处都有沈鼓的身影。截至目前,沈鼓集团累计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各类国产化大型产品近万台(套),已生产的离心压缩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,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%,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直接替代进口45亿美元,间接为国家石油化工、煤化工、天然气、冶金、电力等相关行业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。国外大型压缩机生产巨头的日子则愈发难过,即便将产品价格降低到只高于国产产品不足10%,仍在市场上节节败退,以至于展销会上,某国外巨头的负责人见到苏永强就说:“你又来砸我们饭碗来了。” 苏永强对创新的坚持,让沈鼓集团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如今,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,国家重点企业的董事长,苏永强每天要为企业的经营四处奔波,为沈鼓的产品走向国际而殚精竭虑,一周坐几次飞机往返各地奔波。但锐意创新仍是这位当年沈鼓学徒工所坚持的理念。 苏永强说,有很多客户初次选择我们的产品时,问我对质量有多大把握。我直接告诉他们,我们的产品是完全自主创新、在核心技术上不输给任何一个国际巨头,在一些层面领先全世界,质量经过多年的项目考验,这些都是有据可查,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质量上,我可以做承诺,打包票。我敢这么做,就是因为有我们沈鼓的整个研发体系和工艺水平撑腰,有全体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倾心投入。 在谈到沈鼓、谈到技术创新、谈到产品时,苏永强所展现出的自信令人折服。作为“有卓越贡献企业家”,他不仅仅将沈鼓带上了发展的高峰,更将沈鼓打造成“国之重器”,而他对学习、创新的追求,也成为整个企业的方向。截至目前,沈鼓全国、省、市劳模共计200余人,仅全国劳模就超过20人。这为整个沈鼓集团赢得了中国劳模摇篮的称号。 对于苏永强,沈鼓的一位劳模如此评价:“创新意识坚定、创新方向精准、创新投入不遗余力。这样的人,在工作中自然而然会给人一种正能量,带动大家向前看,向上看,为企业、为自己追求更好的前景而激发自己。”

文章来源:《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jhsyzgdxxb.cn/qikandaodu/2020/0718/388.html



上一篇:新中国石化职业教育的“黄埔军校” ——兰州
下一篇:合肥市工会资产监管工作的做法、问题和建议

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 |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编辑部|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版面费 |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